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很大的一个区分点,即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剥离。在公域的体系内,每次触达用户都需要花钱。比如搜索流量。但在私域里面,只要是自己的就流量可以N次触达,也就是提升复购率。
私域流量并不等于企业微信流量池,从转化的角度看,只要能把用户圈养在该平台,并独自完成转化都是一个好平台。
QQ因为其群管理体系完善,是非常好的转化池,理财类的长投学堂通过9元课的引流在上面玩转的风生水起。
对于抖音来说,得益于去年年底购物车的加持,商家变现能力迅速释放,但抖音上做变现门槛比较高,需要内容过硬。
今年是直播电商的爆发年,用户在抖音,快手上买东西的逻辑有点像之前逛地摊一样,不是搜索场景,而是唤醒需求,逛着逛着就买了。
逛带来的量要远远超过搜索的量,可以类比成信息流和搜索的逻辑,前者的想象空间要大很多。
短视频平台快手较近日活已经突破2亿,对于2亿的大盘的APP来说,快手早已摆脱之前low 的逻辑,并且去年有1500万用户在快手上挣到钱。
对于小红书来说,其社区的核心逻辑聚焦于买买买,并且用户优质,购买欲天生强烈。不同于HFB(化妆品品牌,现天猫品类排名前十)在企业微信的公众号上疯狂投放,完善日记在小红书上完成了二次爆发。
其实APP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才是较大的私域,凯叔讲故事,宝宝玩英语这类在企业微信上玩的很好的企业,也在应用市场上投放。比如卖翡翠的“对庄翡翠”在做app直播,通过私信客服卖,效果也很好。
对于高客单价,高决策成本的产品天然适合于做私域流量。
对于媒体类的产品,其基于cpm做广告的逻辑,私域并不适合。
评估企业是否需要做私域核心是看投入产出比,比如较后落地到个人号,无疑需要更多的人力支持,一般来说一个OTO号(在上面直接成交),一个人大概能运营3个号(3000人左右),需要企业提前批量化的布局,既完成工业化的操作,批量化的复制是难点之一。
其实较大的流量还是在公域上,私域只占了整体流量很小的一部分。618季节来临,各大商家还是该投放就投放。
并且公域流量也存在很大机会,比如抖音上的POI功能,可以给本地商家带来很多流量,民宿行业在抖音上已经产生颠覆。
私域流量怎么玩,对于线下企业就是把线下的数据线上化,结合线上的玩法。举个例子很多线上的企业说社群裂变做不起来,有个朋友在一个小县城的培训机构做,一次活动很轻松做了一万多人。
并且企业微信对线下企业的赋能越来越大,据说后面还会开放商家的个人号进群功能。